|
时间:2017-06-29 作者:AZD9291 【转载】 今天向大家简单介绍以下分子靶向药物。由于分子靶向药物作用靶点的特异性,其治疗比传统化疗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因而毒副作用较小。而且其对部分不抽烟的亚洲女性患者效果较好,在部分晚期份肺腺癌病例中,应用靶向药物,收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甚至可使肿瘤病灶大大缩小,部分转移灶甚至可消失,但是遗憾的是并不是每位肺癌患者都适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而分子靶向药物自身较贵,易出现药物的耐药,也有一些药物的副作用,但是尽管分子靶向药物还有些许不足,但是它依然为部分肺癌患者提供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我觉得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以下我们神秘的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ALK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及信号传导抑制剂等。 一、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点的治疗:以ECFR为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是研究最广泛,也是应用最多的分子靶向药物。主要分两类:1.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是一类能阻断EGFR 下游信号传导而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分子靶向药物。如第一代的EGFR-TKIs:吉非替尼(易瑞沙)和厄洛替尼(特罗凯);第二代的EGFR-TKIs:阿法替尼和达克替尼;第三代的EGFR-TKIs:CO1686和AZD9291。他们共同的副作用是皮疹、腹泻和质性肺疾病。2.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爱必妥),临床前实验结果表明,西妥昔单抗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及促进凋亡等机制提高放化疗的效果。3.针对EGFR 的RNA 干扰的分子靶向药物。 二、EML4-ALK基因重组:EML4-ALK是新发现的肺腺癌驱动基因。ALK抑制剂包括一代的克唑替尼和二代的色瑞替尼。 三、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治疗: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转移播散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步骤,因而抗血管生成的分子靶向药物起到饿死肿瘤细胞的效果。1.以VEGF/VEGFR 为靶点的药物。(1)人工合成的抗VEGF /VEGFR 单克隆抗体。如贝伐单抗(阿瓦斯汀),可达到抑制VEGF 生物学活性、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血栓症、鼻出血等。(2)V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ZD6474(凡德他尼)是一种被称为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分子靶向药物。2.以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点的药物。如重组人血管抑素、内皮素。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四、其它靶向治疗药物:如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环氧化酶-2 抑制剂、RXR受体结合剂等。 那么了解了以上分子靶向药物,我们也不能随意的去跟周围身边的肺癌患者去推荐这些“神药”,因为这些药物有其用药指征,比如需行EGFR及ALK基因检测等,确定是否适合应用这些分子靶向药物。 海得康发掘国际新药动态,为国内患者提供全球已上市药品的咨询服务,如丙肝新药印度吉三代、肝癌新药印度多吉美、PD-1、PD-L1、肺癌AZD9291等,帮助国内患者选择更新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更多药品信息及购药渠道,详询:400-001-9763,010-67385800,微信:headkonhdk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