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7-04-27 作者:海得康 近几年来,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三大治疗手段外,广大肿瘤患者及家属越来越多地听到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说法,但是对它的含意和疗效不太清楚。今天,我们特意针对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方面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杭州和康医院肿瘤中心董秀玲主任,下面是我们的访谈记录。 小编:董主任您好!近来常听说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我们请您给广大肿瘤患者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相关的问题。请问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是什么? 董主任:好的。恶性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类全新药物治疗手段,它有别于传统的化疗药物,疗效肯定但毒副作用相对较轻。有些药物已经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应用,并且这方面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将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分子靶向治疗是指针对恶性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促进作用的诸多环节中的某一个靶点,抑制其功能,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分化进而抑制肿瘤生长的一类药物。例如:在肺癌治疗中的第一代分子靶向药主要是抑制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的表面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的活性而发挥其强有力的抗肿瘤作用的。
小编:刚才您谈到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肺癌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今天我们也想应广大患者的要求,请您给讲一讲这方面的知识。 董主任:好。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是较早开始实验研究,并进入临床并经大量病例观察疗效肯定的药物。目前这方面发展很快,第三代EGFR已进入临床。 第一代用于临床治疗的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易瑞沙)、 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它们的共同作用靶点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其生物活性。我们称之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主要用于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治疗的范围涵盖了晚期NSCLC的一、二线治疗,三线治疗,直至维持治疗,大多数晚期NSCLC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会接受EGFR-TKI治疗。
由于这类药物的作用靶点明确,所以,接受EGFR-TKI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前需做EGFR基因检测,EGFR阳性患者才能从中受益。当然对少数未做EGFR基因检测的患者,或者其它治疗方法无效的EGFR阴性患者,也可以根据情况选用这类药物。 第二代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代表药物为阿法替尼。由于各种原因其进入临床后应用比较少。 应用第一代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部分患者会产生耐药现象。也就是说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肿瘤增大或出现新的肿瘤病灶,出现的时间不同,有一年左右,或者3-5年以后。其产生耐药的原因多数为EGFR通路的二次突变,即T790突变。过去,出现这种情况后多数采用化疗。现在用了新一代的分子靶向治疗,其疗效已得到肯定。 第三代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代表药物奥希替尼(AZD9291),2015年该药获得美国FDP批准应用于临床,已有大批患者获益。它的作用靶点正是作用于T790突变基因。所以,作为一线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后的患者的应用,是一个完美的“接力赛”药物。 在肺癌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中,还有一类药物为ALK抑制剂,其代表药物为克唑替尼。它的应用也使得肺癌ALK基因检测阳性的患者取得了可喜的疗效。 小编:谢谢董主任。请问在分子靶向治疗耐药的患者,下一步治疗应该如何选择其他治疗方案。 董主任:这个问题非常复杂,但它也是我们肿瘤临床工作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对于耐药患者,必须针对每个病人进行全面分析,优化组合当今最有效的其他治疗手段,制订出最合理的个体治疗方案。这方面也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经验和共识。其中一种治疗方案为继续应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同时,对于单个新病灶或原有病灶,可以用局部治疗的方法治疗。 随着对肿瘤临床研究的不断进步,新的高效、低风险的局部治疗手段不断被采用。超声聚焦刀、微波刀就是这些治疗手段中最引人注目的治疗手段,我们也已在临床应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
|
|